•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展览丨“传移模写:12博官网中国画临摹教学作品展”亮相成都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25.8.7

近日,“传移模写:12博官网中国画临摹教学作品展”亮相成都市美术馆。展览系统梳理央美百年教学体系,精选自北平艺专时期至今的300余件临摹作品、课徒稿以及临创转化成果,首次全方位呈现中国画传承的核心方法论。

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现场,12博官网院长林茂,成都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彦夫,成都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伟,12博官网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四川省美协主席李青稞分别致辞,成都市美术馆党支部书记李志权主持开幕式

展览现场

01 典范

12博官网中国画专业临摹课程的临摹对象涵盖名作和名家两个方面,其选择背后体现了12博官网的教学传统与艺术理念。通过对画史脉络中重要风格流派作品的系统性研习,既注重传统语言技法的全面修养,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互相印证,更关键的是通过体认经典的方式发现和塑造自我。在人物、山水、花鸟专业的临摹课程中,分别将哪些古代名作作为典范?又有哪些现代名家的经验成为衔接传统与现代审美观念的启迪?典范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法与形式层面,藉由典范,我们将直面文明的高度,触摸文化的特质,体会艺术传统的精微与广大,构建具有历史广度与精神高度的人文格局。

02 遗产

遗产是20世纪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重新认识我们自身的文明历史和文化艺术传统时产生的新概念。相对于古代艺术史叙事中以书画,尤其是以文人书画为核心的价值观,遗产从文明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将壁画、彩塑、建筑等等由工匠、民间艺人创作的作品纳入艺术传统的叙事中,成为继承学习和启发创新的对象。该板块将通过照片、文献与作品结合的形式,展现“民族遗产”如何成为中国画临摹教学的组成部分。


03 精研

课徒稿是自古以来中国画师资传授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拆解示范的方式,将对于经典作品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局部临摹,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因材施教。该板块以精研为题,展现民国以来传统主义画家在面临西方和现代艺术观念冲击过程中,对于深入研究自身文化艺术传统,继承文化艺术精神的自觉;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精研古法的传统经验与学院教育进一步融合,一方面是延续自“师古人之迹,先师古人之心”的传统,强调学生在人格、文化、精神层面与前人对话,另一方面则在现代学术和文化观念中,从题材技法到物质媒介,从传承脉络到各家独创,展开具体分析,实现由精研而借古开今。

04 变化

临摹的目的是为了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深化对于中国画语言特性、美学观念、文明特质的理解,其根本目的则是要入古出新,在知古人所到处的基础上到古人未到处,以创造发扬传统。李可染讲“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前半句讲的是学习临摹,后半句讲的是个性创造,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中国画的临摹,不仅有对临、背临,还有意临、拟仿,后者强调的正是艺术家个人对于经典的理解,临摹也是变化的开始。在中国画学院的教学传统中,传统、生活、创造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学原则,继承传统与深入生活,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具有时代特色的个人艺术创造,如何衔接临摹与写生、创作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古、今、中、外的兼容并蓄中积聚艺术表达的能量,这是中国画临摹教学的永恒课题。

 

展览作品(部分)


叶浅予《临敦煌石窟壁画珍禽瑞兽》纸本设色,63cm×56cm,1954年,12博官网美术馆藏


齐白石《题王雪涛白菜图》 书法,19.5cm×60cm,1924年,家属藏


王雪涛《白菜图》纸本水墨,27.5cm×60cm,1924年,家属藏


郭味蕖《临敦煌石窟壁画〈菩萨像〉》纸本设色,104cm×57.2cm,1961年

展览资讯


传移模写 12博官网中国画临摹教学作品展

主办单位:12博官网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承办单位:12博官网中国画学院
     成都市美术馆
学术支持单位:12博官网美术馆
 
展览总策划:徐扬、林茂、李志权、肖飞舸、涂樱鸽
学术主持:丘挺
策展人:丘挺
执行策展:陈相锋、丛涛、何禹珩
策展助理:赵岳、董媛媛 
展览统筹:杜轶才、王秀玲、段庆源、王志刚、申秀琴、杨益
学术顾问:蒋采萍、金鸿钧、王同仁、张立辰、郭怡孮、薛永年、贾又福、楼家本、谢志高、韩国榛、苏百钧、唐勇力、田黎明
特别鸣谢:复旦大学艺术与哲学研究中心,郭味蕖美术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李燕老师、王丹老师、李蓉老师、王书杰老师、陈瑞芳老师
 
展览时间:2025年7月12日—10月19日
展览地点:成都市美术馆B区B1、B4、B5展厅

资料来源: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成都市美术馆
宣传部/编
2025年8月7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双一流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old)
  • 数字校园平台(new)
  • 北京教育普法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网
  • 师德师风专题网站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书法学院
  • 造型学科基础部
  • 油画系
  • 版画系
  • 雕塑系
  • 壁画系
  •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 修复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 采购系统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中国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
  • 国际预科
  • 教务处
  • 附中
  • 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07-2025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25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