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中央美院雕塑系团队创作完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雕塑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24.6.5











5月24日上午,由12博官网雕塑系团队创作的校园雕塑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书香广场正式揭幕。12博官网党委书记高洪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就校园雕塑建设情况进行交流。

该项目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2021年1月委托中央美院进行创作,为姚曾荫先生、沈达明先生、于瑾教授塑像。姚曾荫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国际经贸学家、国际贸易学科奠基人,长期从事战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及对外贸易专业的教学工作,于1987年出版了我国国际贸易界第一部巨著《国际贸易概论》;沈达明先生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法学家、教育家,国际商法学科的奠基人,国际贸易法学科的学术泰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冯大同先生开创了《国际商法》课程;“师生情”是以“全国优秀教师”、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于瑾教授为原型的师生雕塑群,体现了贸大教师孜孜不倦、面向国内外青年学子潜心育人,学生尊师师长、感恩培育的浓浓师生情谊。

为高度还原人物真实形象,中央美院雕塑系组织团队就设计方案进行多次交流探讨,在雕塑泥稿的制作过程中与亲属多次现场交流,深入沟通,在细节上推敲修改,多次勘探和实景模拟,结合校园文化及景观布局等因素,历时三年半完成了《姚曾荫》《沈达明》《师生情》三件/组雕塑。

丨孙璐谈《姚曾荫》雕塑创作 



12博官网雕塑系直属党支部书记孙璐教授创作《姚曾荫》雕塑

一、做稿子: 
首先,要在照片有限的情况下,将其转换成立体的雕塑作品,这要考验雕塑家造型基本功和肖像创作经验。其次,要注意人物独有特点。姚先生早年在北大,后辗转中研院、美国密苏里,1949年依然回国投身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他身为著名国际经贸学家,同时也是教育家,主编了《国际贸易概论》《世界经济概论》等经济学巨著。这些经历都应考虑进创意,并用雕塑的语言进行表达。最后,在雕塑的尺度和构图上,还要和位置相对的《沈达明》遥相呼应,如身体与基座的比例、站姿、转头方向,甚至稿纸和风衣的对应等。 

二、放大稿: 
因为所塑造的皆为距今不远的人物,所以在手法上是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作品表现的是姚先生著述时的情景,先生高大帅气,头微微低,手握着笔正在思考,脸上浮现微笑,似乎是想到了一个国际贸易的新课题。又在微微俯视身边的师生,仿佛在给他的后辈以信心。

既要把形象做得栩栩如生,能达到师生的情感互动,同时也要注意个体形象在公众印象中的“真实”。以雕塑的本体语言,来呈现雕塑本身的艺术价值,是我在创作纪念肖像十分重视的问题。除了人物的精神延续,好的艺术品也是可以代代传承的。

有一个细节,就是稿子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姚先生是研究国际贸易的,又留过洋,所以是穿宽松西装。最终放大稿时听取了建议,换成了中山装。为此我们找来了不同厚度质感的中山装,顶着暑期雕塑车间的高温,让模特穿起来,对照塑造,力求塑造出最贴合人物性格的气质。 

三、放置的地点: 
两尊雕塑最终的伫立位置,选在绿树成荫的小路旁,让同学们既能够漫步欣赏高山仰止,又可以曲径通幽怀青云之志。

丨陈科谈《师生情》创作



12博官网雕塑系陈科教授创作《师生情》雕塑

这组雕塑表现的是以于瑾老师为代表的对外经贸大学教师,与同学们亲切讨论学术问题的场景。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对外经贸大学的历史与办学理念,也了解了于瑾老师在教学和生活中与学生相处的感人事迹,我们深刻感受到,于瑾老师的事迹与精神其实也是整个对外经贸大学教师集体的一个缩影。在塑造过程中,我们力求将老师塑造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博学者,将学生塑造成对知识与未来充满渴望、对老师充满尊敬的青年,这样的考量恰好对应了对外经贸大学“博学、诚信、求索、笃行”的校训,所以我们希望能够用这样一组充满师生温情的场景雕塑使厚重抽象的校训得以具象化的显现。

回顾整个创作过程,我们得到了对外经贸大学领导、老师以及家属们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深表感谢。央美雕塑系的老师们也在创作过程中拧成一股绳,集体讨论,共同工作,经常从一大早工作到天黑,整个创作过程特别充实。我作为青年教师,在创作中也学习到很多,在做泥塑的时候我也经常想象,自己能否有一天也能像我们所塑造的教师榜样那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丨杨靖谈创作《沈达明》创作



12博官网雕塑系杨靖教授创作《沈达明》雕塑

为不平凡的人塑像立碑,是每一位雕塑家的使命,而为一个为国家教育事业和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教师塑像,对于同样是教师身份的我来说,则更是一种责任,在了解了沈达明先生的生平和治学主张后,形象从文字的描述中逐渐立体、鲜活,每一刀的塑造和每一处的推敲,也都变得扎实、确定,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构图,这样的神情和这样的塑造手法,目的就是要传达出对沈达明先生崇高人格和学术成就的深深敬意。

丨雕塑创作过程













资料由雕塑系提供
宣传部 孙文/整理
2024年6月5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双一流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old)
  • 数字校园平台(new)
  • 北京教育普法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网
  • 师德师风专题网站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书法学院
  • 造型学科基础部
  • 油画系
  • 版画系
  • 雕塑系
  • 壁画系
  •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 修复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 采购系统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中国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
  • 国际预科
  • 教务处
  • 附中
  • 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07-2024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24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