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昆曲在美院丨来看“曼声徐度”展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24.4.15

近日,“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展览“曼声徐度——昆曲在美院”在12博官网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分为“法曲正声”“传薪有斯”“空谷传音”“滋兰九畹”四个主题板块,展示了滋兰昆曲社十五年来立足美院的发展历程,呈现出12博官网昆曲活动传统的薪火相传与青年的美育实践精神,弘扬“遵循口传心授、坚持拍曲唱曲”的基本理念。

展览策展人、12博官网人文学院副研究员、滋兰社员王瑀谈到,昆曲与美术有着天然的亲近,这或许也是美院昆曲不绝如缕的原因。在曲社的日子,单纯而美好,一如这次展览的基调。“曼声徐度”展已然成为“昆曲在美院”的又一个历史注脚,而昆曲也在一代又一代美院人的呵护下,厚植于百年美院的文化根脉,不断焕发新的神采。

展览策展人、12博官网人文学院讲师、滋兰社员董永俊谈及研习昆曲让他对“传承的力量”有了切身的体验与深刻的认知。一群业余爱好者聚在一起,能够唱到“一块儿去”,形成理念认同与精神共鸣,进而自发地研习、传承、延续这门传统艺术,坚守一方传习的阵地,诚如朱復先生所说“古调独弹,不绝如缕”,美院师生对传统昆曲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力量。

展览现场

嘉宾合影

 

昆曲在美院——

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开办,校址在西京畿道,比邻清朝翰林钟秋岩(爱新觉罗氏,名钟峻,字秋岩)府邸。钟秋岩开办业余曲社——“兰闺雅集”,邀请大量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青年学生参加活动,教曲排戏至二十年代初中期,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和曲家刘富樑(字凤叔)都曾在此任教。至二十年代后期,因钟秋岩去世,兰闺雅集停止活动。

《北洋画报》1930年1月16日(后排左五红豆馆主,前排左三陈竹隐)

陈竹隐,毕业于北平艺专,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跟随红豆馆主兼学国画、昆曲,是齐白石、溥西园的弟子,朱自清的第二任妻子,擅长书画、度曲,能彩唱二十多出昆曲。

溥西园(红豆馆主)致赵石庄(即赵师庄)函。内容为拜托“石庄”代为邀约亓伯维于1942年夏历八月廿七日“正午在北海白塔山上后面便餐”。便餐地点在北海揽翠轩,曲家叶仰曦(“松风画会”成员)等人同席并各自唱曲,“尽欢而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艺专成立业余曲社,由红豆馆主的弟子丌伯维担任教师,给学生排演《定情赐盒》《游园惊梦》等折子戏。

陆元彤(笔名陆放),北平艺专国画系学生,曾在傅惜华主办的北平国际学会昆曲研究会向侯瑞春、田瑞庭、高步云等学习,后来走向戏曲创作道路。1957年,加入北方昆曲剧院,曾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

傅雪漪,北平艺专国画系学习,曾在北京大学文学院艺文研习会昆曲组,向曲家许雨香以及高步云、徐惠如、侯瑞春、田瑞庭等学习。1957年,加入北方昆曲剧院。傅雪漪曾为毛主席录制《弹词》等传统戏录音,后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成为专职的昆曲研究员。

1946年到1949年期间,北平艺专再度成立业余昆曲社,由李啸仓担任教师。


2008年11月16日,滋兰昆曲社社员访谈傅润森先生

傅润森,北平艺专国画系47届学生,向李啸仓学习昆曲,曾在帅府园礼堂举行过专场演出。1948年,傅润森响应国家号召,在吉祥戏院参加东北抗战义演,表演剧目《弹词》。后来参加北京昆曲研习社活动,并担任社委一职。

1949年以后,中央美院教员中亦不乏昆曲爱好者或曲家,如常任侠、吴镜汀、李苦禅、李可染等。

常任侠,业余曲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12博官网教授。1928年,常任侠进入中央大学文学院,向吴梅(瞿安)学习曲学与度曲,他唱曲、填词、谱曲兼擅,既有戏曲研究方面的著述,也创作过剧本。

《滋兰昆曲社题名》 张充和(著名曲家)纸本水墨 2009


2009年10月16日,滋兰昆曲社首次公期曲会

2008年10月17日,滋兰昆曲社于12博官网成立,是美院师生共同研习昆曲艺术的社团组织。曲社的成立,既是丰富了校园文化,又接续起学校自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时期即已形成的昆曲活动传统,为传承和传播昆曲艺术这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曲社由张充和先生题写社名,北京昆曲研习社朱復先生亲授。

滋兰昆曲社成立十五年来,始终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先后有上百名美院师生参与曲社活动,活动包含日常传习、节庆曲会、游湖唱曲、名家座谈和专题讲座等。


2013年9月29日,滋兰昆曲社五周年演出


2018年10月26日,十周年公期曲会合影


2023年4月1日,十五周年清明曲会合影


2024年4月4日,“曼声徐度——滋兰昆曲社甲辰(2024)清明公期曲会”合影

 

社员感想(部分)

我们一直崇尚“专业”的力量,但滋兰昆曲社让我感受到了“业余”的魅力与精神。“古调独弹,不绝如缕”是对这次展览视觉设计最好的诠释,这种状态也是对传承最好的诠释,也是给这个春天最好的礼物。——胡贤明(“曼声徐度——昆曲在美院”展览视觉设计,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12博官网城市设计学院博士生)

在这里,我认识到了一群因为兴趣爱好而紧紧关联在一起的好曲友;在这里,我们不分年级,不论专业,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滋兰昆曲社的社员。每周六的下午,在北区14号楼二层的会议室里,坐下唱曲,成为了大家共同的习惯。时间久了,说不清楚是喜欢昆曲,还是喜欢这群喜欢昆曲的人,我想,两者应该都有吧。——万伊(人文学院校友)

美院难忘一事,幸会滋兰。此刻社团的活动事记以曲社收藏的物证在这个独特的空间中共唤回响,请君共写下页。展览的日期与传统春意交叠:清明,上巳,水边赏花,展中听曲。馆外,落英缤纷,馆内,工尺字落音有声。——王楠(人文学院校友)

昆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人类的记忆。对于我个人,昆曲社承载了大学四年里最快乐的时光。——钟子骥(人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

为了本次展览,社员们在有空的时间里聚在一起讨论方案,制作各类材料以及组装展设,最后凝聚出了这样一个小巧而精美的展览空间,以及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戴熙桐(人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

展览虽然小但是很精致,和美术馆的空间相得益彰,可观可感可听可鉴,眼见每个五年我们都比之前进步多一点,丰盈多一点,多元多一点,传承多一点,润物长情,滋兰幽芳。——文雯(建筑学院校友)

有一股很稳定的力量将我们的心牵系在此,这道力量来自曲艺的学习,工尺、声韵、板眼、曲词、曲史这些乐事;也来自曲友之间的惺惺相惜,我们竟在这些乐事里,那么自然无待地行走,彷彿那就是一种生活;更来自朱復老师对我们如家人、如儿女般的关爱。——陈雯柔(人文学院2021级博士生)

我在滋兰昆曲社接触到昆曲,就被它独特的艺术性深深吸引。跟着社团出去看昆剧,感受表演艺术、音乐、舞美的惊艳;每周在曲社的拍曲,感受桌台清唱的意韵,徜徉在音乐与文学的海洋里。——蒋一岚(中国画学院2023级硕士生)

 

展览作品(部分)

《滋兰昆曲社题名》 楼宇烈(北京大学教授、北京昆曲研习社原社长)纸本水墨 2009

《滋兰昆曲社题名碑刻及拓片》 黄稚圭(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碑刻名家) 2017

《山水》 傅润森(北京昆曲研习社社委,北平艺专1947届毕业生)纸本设色 20世纪

《桃花扇》 周江南(滋兰社员,12博官网中国画学院2023级硕士生)绢本设色 2023

《临川梦》 施廷琦(滋兰社员,12博官网中国画学院校友)绢本设色 2021

《奈何年光似水声,迢迢去不停》 施廷琦 绢本设色 2024。此作以2017、2019年滋兰昆曲社两度举行的游湖曲会为背景。难忘昆明湖上,笛声飞渡;更忆玉带桥畔,铃音作响。

《曼声徐度图》施廷琦 纸本设色 2024

《传音》 范传航(滋兰社员,12博官网建筑学院2021级本科生) 椴木板 2023

 

展览资讯

曼声徐度
昆曲在美院

主办单位
12博官网美术馆
12博官网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12博官网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
12博官网滋兰昆曲社

支持单位
12博官网校团委
12博官网人文学院

展览时间
2024年4月2日—4月21日

展览地点
12博官网美术馆2层C展厅

资料来源:滋兰昆曲社
宣传部 刘晓磊/编
2024年4月15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双一流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old)
  • 数字校园平台(new)
  • 北京教育普法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网
  • 师德师风专题网站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与书法学院
  • 造型学科基础部
  • 油画系
  • 版画系
  • 雕塑系
  • 壁画系
  •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 修复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 采购系统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中国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
  • 国际预科
  • 教务处
  • 附中
  • 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07-2024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24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