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海洋传感器丨“海洋主题科普艺术展”在12博官网开展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23.9.16

2023年9月15日下午,“海洋传感器——海洋主题科普艺术展”在12博官网美术馆开幕。展览由12博官网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12博官网科技艺术研究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70.8海洋媒体实验室联合主办,12博官网美术馆承办,12博官网乡村振兴研究院、东山文旅集团协办。此次展览由12博官网副院长邱志杰与厦门大学副校长史大林共同担任学术主持。

12博官网副院长邱志杰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和艺术”、“科普和美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科技艺术与社会性艺术的融合则是最新的发展趋势,社会性艺术助力了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同时也要借助科技化手段实现创新。此次海洋主题的科普艺术展普及了海洋的重要性,更把这种趋势表达的非常清晰,中央美院也会继续与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交流探索,向社会呈现更多“科技和艺术”、“科普和美育”深度融合的精品展览。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宇在致辞中谈到,厦门大学与12博官网有着优势互补的关系,美院的师生怎么利用好科研平台和国家级的野外台站是值得探索的。此次展览不仅是科学和艺术的跨界联动,也能更好地吸引社会参与介入,通过科普走向海洋,在充满艺术、故事与想象的展览中扬帆起航。

12博官网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院长冯梦波在致辞中谈到,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一贯追求技术突破和原始性创新,也十分重视科普工作,本次展览即学校与厦门大学的科学家们合作探索的阶段性成果,希望未来能与厦门大学一同努力,落实艺术家驻地计划,进一步探索交换课程、联合培养的可能性。


12博官网美术馆副馆长高高主持开幕式

此次展览是12博官网师生参与海洋科普的一次尝试,也是12博官网美术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首次展示。展览向公众传递了实验室里正在发生的故事,捡拾渔村生活的点滴,搭建科学与艺术间的桥梁,触发海洋意识的觉醒。

展览开幕后举办了三场海洋主题科普讲座《乘舟问海——科考船简史》《海洋观测的末梢——海洋传感器》《与造物“游”——浮游生物科研小史》。

展览将展至2023年10月29日。


展览现场


嘉宾合影

 

科普讲座

“海洋传感器
|——从船的故事开始说起”

第一场

乘舟问海
——科考船简史

主讲人:王海黎(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嘉庚”号科考船建造项目技术负责人)

讲座内容简介

本场讲座带领听众从“坚忍”号出发,驶向“嘉庚”号,漫谈人类如何借助“船”去探索地球上未知的地域。船是人类探索海洋的重要工具,回顾历史,沉睡在威德尔海(Weddell Sea)3008米海底的“坚忍”号(Endurance)的故事是对过去人类探索地球的英雄赞歌。观照当下,厦门大学的“嘉庚”号科考船承载着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海洋人才培养等新的时代使命。

在本场讲座中,主讲人讲述了一百年前“坚忍”号横穿南极大陆的奇幻经历,并展开对科考船与科学家在海上的生活和科考的介绍。同时围绕自己的科研经历与实践经验,从温盐深剖面观测系统、地球物理调查装备、无人遥控潜水器等多方面,带来对“嘉庚”号海洋观测系统的深入解读,希望听众以船为介了解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与听众共同探索人类蓝色家园的发展未来。


王海黎在南极执行海洋科考任务

第二场

海洋观测的末梢
——海洋传感器

主讲人:马剑(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教授,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副站长)

讲座内容简介

当我们在谈论海洋传感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海洋观测是海洋科研的基础,今天的海洋观测则依赖于不计其数的观测设备末端——传感器来采集获取海洋数据。本场讲座围绕传感器,系统性地介绍海洋观测的意义与背景、不同类型的海洋观测平台(科考船、水下机器人、载人潜水器等)、海洋传感器的分类等内容。此外,主讲人还带来了厦门大学海洋传感器最新的研究进展,阐述近年来海洋环境监测的重点工作,分析海洋观测的瓶颈与“卡脖子”问题。本次讲座旨在通过对海洋传感器多方位介绍,开启听众对于海洋观测和海洋数据的认知与感悟。


iSEA在澳大利亚“调查者”号科考船上进行国际营养盐比对任务

第三场

与造物“游”
|——浮游生物科研小史

主讲人:杨位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高级工程师)

讲座内容简介

“与造物者游”,“游”既是身体在海底世界的“潜游”,又是海洋科研精神的“畅游”。从8000年前的海岸故乡讲起,穿越海洋文明的时光隧道,找寻人类从何时开始关注到这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又从何时开始深入研究?本场讲座对浮游生物科研发展阶段进行简要的梳理,以直观丰富的图像进行展示,并着重围绕浮游动物介绍了现今一些新趋势、新技术、新方法,探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与面临的挑战。在此研究背景下,主讲人分享了浮游生物视觉与听觉的感知体验,窥探其行为细节,带给听众一份有趣的浮游动物求生指南。


杨位迪潜水照


嘉宾对谈

展览作品(部分)


|刘迟迟《绚烂的白》1920x1080 珊瑚骨骼、影像


刘迟迟&李博 《流转飞白》80x70x50cm 温敏材料、光敏树脂、距离传感器、定向音响


李泓泉&吕明岳 《鱼知乐》6分40秒 视频


王梦茹 《12.3311g》42*47*50cm 海盐羽毛、树脂电镀金属心脏、电光分析天平、温湿度复合式雾化器


李晓彤《海压泡沫计划》尺寸可变


郑谋颂《手绘海洋生物教学挂画》


嘉庚号1:100船舶模型(展品来源: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2020级社会性艺术工作室、2022级本科《澳角村科普壁画》

资料来源: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宣传部 廖宇/图
宣传部 刘晓磊/编
2023年9月16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双一流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old)
  • 数字校园平台(new)
  • 北京教育普法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网
  • 师德师风专题网站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与书法学院
  • 造型学科基础部
  • 油画系
  • 版画系
  • 雕塑系
  • 壁画系
  •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 修复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 采购系统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中国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
  • 国际预科
  • 教务处
  • 附中
  • 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07-2023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23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