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学术丨美术考古与历史研究学术论坛会议纪要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23.6.24


美术考古与历史研究学术论坛


学术论坛现场


与会学者合影

2023年6月10日,12博官网美术考古研究中心与12博官网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美术考古与历史研究学术论坛”于12博官网电教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是12博官网美术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来自考古学、历史学、美术史领域的20余位学者受邀参会,就美术考古的概念与方法、多元视野下的美术考古、美术考古研究的新趋势和新动向等议题展开研讨。12博官网校内外师生、学者齐聚一堂,现场座无虚席。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上,12博官网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教授,12博官网美术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贺西林教授,12博官网学报编辑部主任、《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12博官网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张鹏教授先后致辞。开幕式由12博官网人文学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耿朔主持。


12博官网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教授致辞


12博官网美术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贺西林教授致辞


12博官网学报编辑部主任、《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12博官网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张鹏教授致辞


12博官网人文学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耿朔主持会议

耿朔副教授首先阐明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并且通过播放短片的形式与大家一同回望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12博官网美术考古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历程。黄小峰教授表达了对会议顺利召开的祝贺,肯定了本次论坛的学术意义,对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学者的到来与支持表示欢迎与感谢。贺西林教授分别就与会代表、12博官网人文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对举办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美术考古研究中心将积极助推相关人文学科学者的跨界交流与互动。张鹏教授肯定了本次会议在分享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并且代表学报《美术研究》及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表示对建设学科共同体的持续关注与支持。

第一场

第一场报告由《故宫博物院院刊》副主编、副研究馆员谭浩源主持。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张闻捷教授首先发言,他总结了以物质层面、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为着眼点的先秦“礼制考古”研究工作,通过分析图像材料与文献材料,从器用制度的角度揭示了周代礼制变革与社会等级结构变迁的情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马健教授与大家分享了2000年以来他在新疆东天山地区参与的考古工作与相关成果,特别介绍了战国晚期在此生活的游牧人群的葬仪特征及源流问题,展示了包括墓地布局、建筑结构、特殊葬俗以及文化交流等在内的研究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讲述了秦汉栎阳城遗址的考古收获与思考,通过对遗址中建筑细节及布局思想的考察将栎阳城认定为“汉承秦制”的开端。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孙正军结合文献材料与图像资料反思了秦汉帝王服冕形象的生成史,从图像渊源、观念演生、制度习俗等多个方面解释了相关问题。

随后,在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孙英刚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代表围绕第一场发言展开了热烈讨论,就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材料的理解与运用等问题发表意见。

第二场

第二场报告由12博官网人文学院副教授郑弌主持。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孙英刚教授围绕佛教美术的系列问题发表报告,通过对早期汉译佛典的梳理以及对早期佛教图像的观察,审视了犍陀罗文明对中古中国的影响等问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系主任谢一峰副教授从都城景观、政治表达与文化情结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古时期洛阳城的相关问题,内容包括宗教文化、政治需求与观念信仰等因素与塑造城市景观之间的紧密关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主任吴桂兵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关于中古时期墓葬考古研究工作的心得,通过对南京六朝墓等案例的分析强调了将墓葬作为遗迹综合体看待的研究思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倪润安教授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历程,从南北朝墓葬的比较研究切入,论证了汉唐墓葬制度、文化与王朝正统性的关联。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主持本场讨论,与会学者围绕墓葬文化与政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三场

第三场报告在12博官网人文学院副研究员胡译文的主持下进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煜教授率先发言,他以汉唐墓葬中的星象图、升仙图、竹林七贤图等为例,从知识、观念、制作三个维度阐述了墓葬图像研究的方法,特别强调了在文献材料中积累知识的必要性。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历史考古系主任赵俊杰教授围绕汉唐墓葬中的“屏风榻”发表报告,对其样式分类及演变脉络进行梳理,并且着重提出这类葬具在墓室空间营造中的作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仇鹿鸣教授的发言首先关注了山西长治地区出土的唐代墓志,对其地方传统与区域特征进行了介绍,进而围绕唐末五代潞州田仁训墓志展开说明,阐释了田仁训作为一名画家的个体生命史,肯定了该墓志内容对地方史研究的价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研究员从田野考古工作者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浙江地区唐宋时期石窟造像、摩崖题刻、佛塔、墓志碑刻的调查成果与心得体会。

本场发言的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倪润安教授主持,与会学者们围绕浙江地区的考古发现和北朝葬具的相关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

第四场

第四场报告由12博官网人文学院讲师章名未主持。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邓菲首先针对宋金时期装饰墓的视觉空间与营建工艺发表报告,主要从技术与工艺的角度讨论墓葬营建过程中的图像格套问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刘未就宋元墓葬中的模式与传统展开讨论,他主张对墓葬中的图像题材与布局进行历时性解读,并且希望进一步探讨墓葬营造行为所反映的人、观念与媒材之间的关系。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馆员纪东歌分享了科技手段应用于古陶瓷工艺研究的几个案例,分别向大家介绍了X-CT扫描与XRF技术两项手段对于探析古陶瓷成型工艺与烧造工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展示了物质文化研究中以科技方法提取文物信息的新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莫阳着重说明了制作技术与媒材对于文物视觉效果的影响,并且强调了媒材的视觉性,通过对洛阳地区出土的永宁寺塑像等案例的分析,阐释了材质、技术与器物视觉形态之间的紧密关联。
本场报告的讨论环节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研究员主持,与会学者们就考古学与美术史对墓葬美术的不同解读角度展开热烈探讨。

学术总结

本次学术论坛的发言人分别从考古学、历史学与美术史研究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引发了与会学者们的热烈讨论,向我们展示了各学科在材料、观念与方法上的多元视角。
12博官网人文学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耿朔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学术总结,强调了论坛报告中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的多样性,指出各学科学者在观念与方法上的互相融合与碰撞对美术考古视野下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美术考古研究中心作为一个开放的学术平台会持续为大家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最后,贺西林教授、黄小峰教授对与会学者、参与者表示衷心感谢。

至此,“美术考古与历史研究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学术论坛现场

袁欣/文
实习生 廖宇/图
宣传部 刘晓磊/编
2023年6月24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双一流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old)
  • 数字校园平台(new)
  • 北京教育普法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网
  • 师德师风专题网站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与书法学院
  • 造型学科基础部
  • 油画系
  • 版画系
  • 雕塑系
  • 壁画系
  •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 修复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 采购系统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中国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
  • 国际预科
  • 教务处
  • 附中
  • 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07-2023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23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