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中央美院下乡季丨带队手记:望岳躬行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23.5.17

下乡小分队:版画系第一工作室三年级本科生、研究生
带队教师:黄洋 杨宏伟
下乡地点:河南朱仙镇

望岳躬行

一工作室每年的春季艺术考察课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走出书斋,转换课堂语境,在纷至沓来的校外文化游历中拓展新知;二是介入当下,参与社会活动,在与专家同行的交流讨论中破圈学习;三是激活灵感,驻地创作,锻炼从构思到成品的机动型版画创研能力。
 
本次“下乡”由我和杨宏伟老师带队,一工三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共14人参与其中。四位本科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速写、版画作品以及1篇考察报告,研究生结合现有课题,自主安排考察作业。从4月16日至27日,短短十天里我们自西向东,遍访洛阳、登封、郑州、开封等名山胜景,感受文化脉搏,体验年画手艺,最后在朱仙镇国际版画基地创制版画作品。

中州揽胜

河南古称中州,天下至中,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在“五都贯洛”的洛阳,我们第一站去了白马寺。千年兴衰不但没有褪去院墙色彩,反而因游人香客的慕名到访而人气暴涨。在亚洲各国各式佛寺建筑的包围中,明显感觉到年轻的方丈印乐法师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相比之下,开山大师摄摩腾墓地虽然几无游人光顾,我却看到一位本寺僧人匆匆过去献了束花,随即合掌离开。这样的日常细节还是折射出方丈平时对僧众初心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龙门,伊河如带,贯穿双山巨阙,魏晋以来的佛教艺术通过与天地共生的形式屹立于野,我们领悟到中国文化依托自然、共筑生态文明的壮阔气象。由此我们继续往东,抵登封,地势渐升,夜幕车窗跃然闪现四个红色霓虹大字:中岳嵩山。关于嵩山的记忆,当时的我们已经记不清路过多少依山而栖的琼楼琳宇,抚过多少字体古奥的名碑残刻,唯有筋骨疲损换来的登顶之乐融入生命体验时所带来的时空错位令大家心神驰往——这种奇特的感受不仅表现在太室山下嵩阳书院的琅琅童声,以及少室山地质奇貌与少林武僧古法运气之间的神秘关联中,到了中岳庙竟放大成为巨型游乐园和山岳道场的离奇匹配上!“海盗船”上因失重发出的惊呼,便是抚今追昔的无边浩叹。的确,这就是鲜活的文化现场,古今重叠,亦幻亦真,绝妙阐释庙里名匾“配天作镇”“宇宙具瞻”的涵义。

交游研学

趋东地渐平,来到河南博物院,恰逢春雨淅淅。同学们主要考察了各类汉画像石和北齐造像。这些中古时期的民间造型和“千体佛”重复的排布关系,似乎预示了河南年画之所以滥觞于全国的缘由。从韦陀钟馗到关公岳飞,“门画”的巨大需求形成手工图像复制传播的雕印技艺。林奎宇同学将博物馆中一尊文官造像以彩色年画形式加以重制,便是对这一问题的创作性回应。
 
如果说博物馆剧场里的“华夏古音”以其古雅的曲调再现了诗经时代的苍茫寂寥,那么我们在开封朱仙镇国际版画基地的五天驻留,便算得上是现实版的“宋代穿越剧”了。基地座落在“启封故园”这一人工景区,所有建筑街巷皆为古代款式。密集的雨线把游人挡在园外,多数情况只能看到我们结伴撑伞、穿街过桥的身影。实际上,我们也只在饭点时出没,其余时间不是外出考察,就是在基地版画工作室挥汗刻板、上课研修。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的楚泓晋老师带我们参观由庚子赔款建成的河南大学民国校区,亲临李大钊演讲的教学楼。杨波老师带着版画专业的师生前来交流互动,试作水印木刻。著名开封年画专家任鹤年老师几十年精研于此,让同学们看到学术与技艺如何有效作用于传统的复原。陈学华师傅作为中青年非遗传承人,他自制的刻刀绝对无法在淘宝找到同款,却能在他手中创造丰神多彩的年画形象。还有“天义德”老字号掌门人张廷旭,使大家感受到生产活动与个人创作在版画应用方面的区别。

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一工作室的校外艺术考察课形成如下特点:一、在途旅行和文物考察所得观感、图文记录,都聚拢为创作的诱因;二、强调身体力行参与社会,磨炼意志,广交师友;三、关切现实,集体互助,见证成长。离开版画基地前一晚上,时钟指向凌晨三点半,我踱步到灯火通明的工作室门口,以“班主任视角”暗中观察,看到大家仍在埋头苦干,脑中开始演绎同学们的创作观念如何落地实现的问题:林楷龙利用开封雨水冲淡墨滴而随形完善山水版印的想法,会有后续的深入探索吗?马达总是关心各类龙形图案,除了用在当前作品里,能否帮他学会聚焦目标、突出个人艺术语言和主题内容的经营呢?欧阳子颖在嵩阳书院获得古代刻石表现古木造型的方法,与她先前惯用的林木意象可否统一起来?林奎宇沉迷于“刻”的行为和主观妙想,却疏于图像符号背后文化根源的追认,应在写作上下点功夫……遐思之际,雕花木门应声推开,在与同学们目光交汇的瞬间,此番考察的种种事迹思想,都化作“情义”二字,为一工“修业不息版”的学术生活注入前进的活力。

学生考察笔记

林奎宇《浅析龙门石窟与木版年画的联系》
 
在我的作品中,我会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如戏剧中的脸谱形象等,这些形象不仅仅是文化符号,更是历史的见证和传承。这些元素让我的作品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人物形象中,虽参考了《钟馗》与《燃灯门法》,但主要还是以巩义市宋林出土的北宋石刻头像为主。我发现,其服饰与头饰都非常符合朱仙镇年画折线直线运用多的特征。人物形象虽没有年画那般夸张,但其不怒自威的形象本身就颇具特色,受到它气质形象的影响,也对于我作品的配色带来了启发。总之,民间年画与石刻艺术对我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让我更加敏感于视觉艺术,也让我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表达。

林楷龙《以河南考察、版画和国画为例浅析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画的过程很享受,庭院就我一人,四水归堂,静听雨打屋檐,一边画着山山水水,禅意十足。雨滴会在画面上留下点点斑斑的痕迹,这是偶然的结果;但它又是因为我用墨水在纸上画,它也才能留下来,这是由于我画的必然的结果。这就是我想要的人力和自然的交融,一种由可控性的力量和不可控性的力量较劲出来的画面。最后我再刻了一个线版套在画面上,变成一张综合版画,这便是我此次下乡考察的创作。

欧阳子颖《我对中原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感触》
 
河南几朝古都,白马寺穿着红色宫服点香的中年人,龙门石窟侧柏下笑意盈盈穿着粉色齐胸襦裙的少女和身旁玄色箭袖窄服的少年,嵩阳书院一堆堆穿着小小儒士服的小朋友,各个朝代的服饰缭乱自眼前流过,忽然发觉,人们对于来处总是抱有极大的好奇与善意,这也许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但它如果一直保持着在历史里的旧摸样,那就不能算是传承。就像汉服,它在历史里繁复而精美,可它如今并不能适应现在这个时代下人们对于方便利索的需求,为了使得它符合这一群体需求,所以市面上的改良汉服日渐增多。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现在如果要做传统的版画,应该是保留传统的“意”,而不拘泥于考究具体的形象或者搭配,这样一来创作思路才能够开阔,个性也就能够彰显了。

马达《神龙文化在河南历史中的影响与应用》
 
朱仙镇的创作过程很值得记录,作品构思与三大河南元素息息相关,嵩山,黄河与龙。嵩山作为五岳里的中岳,又是中原之巅,令我此次考察之旅获得了不一样的登山体验与文化收获,因此作为主题放置画面正中。在这个季节,在雾气的环绕之下远观几座高峰呈现出了饱和度较低的蓝绿色调,夜晚又呈现出较纯的群青色,这个颜色被一开始定位主色调,但随着其他两个元素颜色的定调,我又尝试使用了中国传统色“大云”,也就是颜料中的熟褐一类,因此两版嵩山的颜色就此敲定。河南省地处黄河的“豆腐腰”部位,黄河河南段在沿黄九省(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我又使用了祥云的纹样寓意吉祥与团结,颜色用淡黄,这一部分是最早敲定好的。
 
神龙一直是我关注的重中之重,一是其本来对河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二是为即将到来的龙年小版画做一个预热与铺垫,深入浅出地了解龙的文化并用水印的方式归纳输出。龙本身是十二生肖中不存在的物种,各个朝代都赋予了龙不一样的形象与寓意,查阅大量古今创作后,我还是设计得较为简约。但总有一种话说,太明白反而不好看,因此在后续的刻板印刷过程中,我将龙也抽象成祥云,通过做减法让想说的话更含蓄。画面最终定稿时的色彩需求加上了红日和表示龙年的壬辰。

研究生作品

杨梦萍

陈柏宇

罗依涵

李倩儿

李敬寅


活动掠影

版画系 黄洋/文图
宣传部 宋曼青 学生 王微言/编
2023年5月17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双一流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old)
  • 数字校园平台(new)
  • 北京教育普法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网
  • 师德师风专题网站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与书法学院
  • 造型学科基础部
  • 油画系
  • 版画系
  • 雕塑系
  • 壁画系
  •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 修复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 采购系统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中国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
  • 国际预科
  • 教务处
  • 附中
  • 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07-2023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23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