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漫谈版画丨王华祥受邀在云南艺术学院举办讲座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22.11.21

2022年11月12日,由12博官网、云南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国际学院版画联盟、12博官网国际版画研究院主办,云南艺术学院承办的“2022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第四届双年展”在云南省昆明市博物馆开幕。

11月11日,12博官网教授、12博官网国际版画研究院院长、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王华祥应邀在云南艺术学院举办学术讲座。讲座以“漫谈版画”为主题,围绕“三十二刻”“木刻”和“现代主义”等话题展开。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陈光勇教授主持活动。


讲座现场

王华祥首先介绍了曾在12博官网开设的《一幅肖像的三十二种刻法》课程。这门课最初开设于1996年的进修生班,后被纳入央美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距今已有整整26年的历史。追溯版画的发展历史,王华祥谈到,“在我的学生时代,中央美院的版画教学就是以木刻为主的。只有少数的几位老师,像广军、张桂林、李宏仁、王维兴等人是从事其它版种的,其余的全部都是木刻出身的老师。如果称央美版画系是‘木刻系’都不为过。不仅仅是中央美院,全国的美院也都是这种以木刻为主的局面。”
 
中国是木刻的发源地,木刻的发展有1000多年历史,“现代木刻”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将近一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三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的出现,木刻开始变得“边缘化”。在当下的收藏方面,铜版、石版也是更受欢迎的种类,木版倒反而逊色了许多。但有趣的是,当大家都觉得木版这个传统版种会被“淘汰”的时候,它却表现出不小的活力。
 
王华祥认为,之前以“写实”作为“标准”的时候,版画在这个方面的确没有优势。他的《贵州人》系列就是试图以“写实”来改变人们对于版画的“成见”,这个阶段完成了“写实”的任务,也为中国套色木刻开创了一种新的写实技术。但是中国接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思潮后,“写实主义”在美院变成了一个“保守主义”的代名词,是年轻人所要反对和摆脱的。所以木刻教学就演变成了由表现向抽象方向发展,这也就是“三十二刻”。
 
关于“三十二刻”,王华祥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谈到,想要获得自由,那就是放弃再现,因为再现就有标准。自那之后,王华祥开始不再那么研究写实,王华祥的老师蒲国昌、版画家董克俊等版画具有平面性的一些大家也对王华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华祥在写《将错就错》的过程中,意识到理论非常重要,他表示,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就是活在这些不同的群体或是某种思想的体系当中的。现代艺术的理论其实主要是思想家的理论,因为有了这个理论依据,评论家就能够找到一个评判类似艺术的“标尺”,而当画家有了思想作“武器”,他就有了勇气和力量。
 
现代艺术之后,艺术的使命变了,艺术家从“模仿者”变成“创造者”。版画作为切入“创造性”的一种工具,一种理论,或者说一种语言,有其天然的优势。它不具备客观事物的特征,一开始就是主观的线条和黑白关系,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提炼和改造。
 
除了“三十二刻”这门课,并行的还有“三十二种画法”。王华祥认为,要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不只有一种方法。所以由木刻引发的‘三十二刻’成为了一种人生哲学,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会转入另一种思考状态,也正好带来一个开启新的思考方式的机会。


王华祥《城市幽灵》

王华祥结合自己的木刻作品《城市幽灵》创作过程谈到,他用这种一边继承、一边发展、一边扬弃、又一边肯定的方式连续刻了四幅。后来就用这个方式在央美教学,把学生从具象引导到抽象。


学生黄思颖作品

学生郑维作品

在学生黄思颖、郑维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品的“刀触”在不断变化,每一幅都以“不同”作为“伦理观”。在学生逄勃的作品中可以得出,没有一个画家的创造性是凭空而来的,都是有路径可循的和有具体方法的。那么在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形式创造的思维方法。


学生逄勃作品

王华祥还进一步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方法,就是“继承”和“限制”。创造之所以生效,不是发明了一种道理,而是整合了那些早已存在的道理。限制具体来说就是在每一张画变化的时候,去限制和继承前面的优点。
 
在第一代版画家中,李桦先生创立了木刻的刀法种类,程式。后来谭权书继承了李桦先生的方法。他们讲究的是:“七分画,三分刻”。为了提前设计好画面,王华祥提出了“三分画,七分刻”,甚至“一分画,九分刻”、“零分画,十分刻”。王华祥表示,这里需要建立的是对于黑、白分布,“刀触”的节奏,线条的长短、疏密等等关系,这些关系包含了一个画家的全部“语法”,甚至是设计师的全部“语法”,同时也包含了一个“现代主义者”所需要的那种形式自由和一种“世界语”。
 
西方理论家提出了艺术的“终结论”、绘画的“死亡论”。当绘画走到了“抽象”阶段,就必然走向“现场”,走向“杜尚”和“博伊斯”。当“现成品”也“走到头”的时候,就必然走向“观念艺术”。对此,王华祥提出了“生命哲学”、“生命是一种轮回”。当“三十二刻”走完现代主义,它就要重回现实、重回具象和重回传统。
 
讲座最后,王华祥表示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分享,让同学们能从这些案例和每幅不同的画面里,找到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化的东西,并且思考它们怎样释放艺术的光彩。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陈光勇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师生合影

版画艺委会/文图
实习生 杨舟甘夏/编
2022年11月20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双一流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old)
  • 数字校园平台(new)
  • 北京教育普法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网
  • 师德师风专题网站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与书法学院
  • 造型学科基础部
  • 油画系
  • 版画系
  • 雕塑系
  • 壁画系
  •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 修复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 采购系统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中国水印木刻文献数据库
  • 国际预科
  • 教务处
  • 附中
  • 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07-2022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22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