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双重肖像——卢征远个展”亮相川美美术馆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22.1.10


展览海报

2022年1月4日,“关系重塑——卢征远 唐勇双个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双重肖像——卢征远个展”作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系列双个展计划”之一,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基于卢征远近年来对雕塑的公共性以及雕塑与观众体验、互动的探索和实践,呈现了其作品从“物”到“场”的转变,体现了雕塑、空间与观众三者之间的观照关系。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两校要更多加强学术交流,特别是通过教师艺术家的交流,相互取经补益,推动学术发展。”12博官网院长范迪安为展览发来贺词,充分肯定了此次双个展计划的重要意义,他说,我们已经进入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艺术家面对与思考的问题和全球艺术家一样,基于自身重视艺术精神性价值的传统,能够在艺术表达上找到共同的主题,走向文化创新的前沿,为公众提供更多具有超越日常生活经验、审美体验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场景。作为美术学院教师的艺术家,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提供的创造机遇,更多地探索艺术对于现实的深度表达,努力使思维的锋芒更加锐利,在感性的表现中体现深度的现实关切和人文关切。
 
12博官网教授隋建国、邵亦杨也发来贺词,对展览的举办表示祝贺。隋建国教授谈到,卢征远的创作代表了青年雕塑家的一个维度,他的作品一方面有后疫情时代生活的记录与体现,另一方面则是新的艺术语言的提炼。艺术创作要对创作媒介进行不断地锤炼,才能形成自我表达的独特运用与呈现。邵亦杨教授谈到展出作品既具有社会关照性,又体现个人的主体精神。本次展出的所有作品邀请观众参与其中,使观众在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中释放焦虑、获得乐趣,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自身生存状态、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思考。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副院长焦兴涛、美术馆馆长何桂彦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引言

卢征远是一位富有创造才华并且多年来十分勤奋努力、坚持探索的艺术家。他从雕塑专业出身,在硬质材料的雕塑上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在作品中不仅注重表达形象内在的精神力量,而且善于运用精湛的雕凿技巧使雕塑材料呈现出“陌生化”的视觉效果。他在秉持传统雕塑观念的基础上不断走向当代,既以雕塑家的感觉选用各种新材料,尝试新媒介,更是从“架上雕塑”向多种材料构成的空间装置发展,形成具有综合视像和多种体验复合的艺术形态。
 
卢征远在艺术语言上的综合性特征,是他一向注重思考大变革时代人类生存处境和现实心理的结果。对这类大命题的思考内在地促使他运用丰富的材料媒介,构筑迷幻交错的展览现场,营造沉浸式体验的氛围,形成声、光、形语言交融的空间,创造颇有“宏大叙事”性质的视觉文本。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和不确定性的局部爆发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向当代艺术提出了关于生命、命运、自我拯救与心理释解等新的主题。在这次展览中,卢征远就运用了综合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并希望能引起观众的共感共鸣。他大胆改变了展场原有的立方体空间,使之成为一种移步换景的情境,将材料装置与动态影像结合起来,让材料的物质属性产生精神性的意涵,实现了从“物”到“场”的转换、从展示“物质形态”到引发“心理意绪”转换。这种多维度的视觉、触觉乃至听觉,将给观众一种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关但又超出日常感知的体验。

12博官网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范迪安
2022年元月

丨策展人语

所有作品的出场,具有双重结构,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文化层面,作为过渡的中间地带,背后并不存在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艺术家、作品、观众共同构建一种场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与“舒压艺术”技术的介入,使得人的感知习惯被去身体化,其意义的双重性在于,一方面是艺术家文化场域的建构诉求,一方面则是对观者艺术疗愈的实现,作品与观者双向对接,使在场者陷入沉思,以一种分享的形式,引导观众一场自我的对话。

在艺术与非艺术的交界处,我们应该不断地设法保持我们自己对生活秩序界限的意识,艺术家创造性的是对新奇的终结与再创造。 

杨彪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


《眼里尽是光》 装置尺寸可变 软质纤维,钢,灯光,声控装置 2021-2022

高耸的黑色和柔软的毛毡作为具象化后的内在体验,闪电般的光随呼吸闪现,观众的呐喊也将化为闪电,照亮不安的黑。


《即时的洞穴》装置 尺寸可变 快递纸箱,声音播放器,霓虹灯,木 2021-2022

寄出一份从北京的工作室到达重庆展厅的快递,快递箱子里的录音记录着一路漂泊的“声音”。观众低下身穿梭于“洞穴”,靠近箱子可听到快递中的声音。漂泊也构成了今日之景观并指向某种隐秘性。


《固体的液体》雕塑 尺寸可变 彩色水晶玻璃,金属丝 2021-2022

琉璃面具有着红色血液般的质感,悬挂在等人高的空间,当观众走进空间,与人们的身体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距离,面具做为人脸的一种表演的象征形成看与被看,表演与被景观化。



《瞬间的心跳证明你还活着》 新媒体装置 尺寸可变 体感仪器,多屏投影,电脑 2021-2022

观众通过手的触摸实时反馈着情绪的波动,处理器将情绪波动可视化,蓝色的线条趋向平静,红色的撕裂划痕代表波动,内在的情绪相互交融又相互抵消。可视的脉搏实现短暂的袒露与情感互联。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刘正奎教授团队与“舒压艺术”技术支持)



《我们的岛屿》雕塑 5×5×1.1m 紫外线感光涂层,树脂纤维,钢 2021-2022

从网络数据上切取重庆地形图上的一块,等比压缩为可见的“土地”,如一块漂浮的岛屿。表面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显现为红色,当有人遮挡阳光的时候会形成身体的痕迹,再慢慢消失,就像从未来过。

宣传部 孙文 学生 王微言/整理编
2022年1月10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双一流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old)
  • 数字校园平台(new)
  • 北京教育普法
  • 北京法律服务网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 师德师风专题网站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造型学院
  • 实验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 修复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 采购系统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国际预科
  • 教务处
  • 附中
  • 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07-2022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22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