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春季下乡#考察日记#重走丝绸之路,为敦煌设计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19.5.9

下乡小分队: 城市设计学院基础教学部 一年级西北采风小分队
带队教师: 卢英英、万晓鸥、董亚楠、丁晓飞、李星明、钟汝杰
下乡地点: 敦煌

踏上西去的列车,越过刚刚破冰的青海湖,翻过皑皑白雪的祁连山,惊叹于七彩丹霞的绚烂和大漠戈壁的沧茫。沿着河西走廊的历史长卷,我们穿越半个中国,去探寻丝绸之路的重镇-敦煌。


穿越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祁连山的冰雪与明月

大漠沙如雪,祁连月似钩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从张掖到敦煌的千里戈壁与漫漫黄沙,映照着千年的光辉与沧桑巨变,日夜兼程之后,我们来到了这座被祁连山冰雪孕育的古城。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汇聚而成的党河孕育了这座沙漠绿洲

她很新,她街道两旁的房子都是刚刚建成,正如其他旅游城市一样,俨然一副蓬勃发展的样子;她很旧,她是一座神秘的古城,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层层累积,承载了历史冲刷的痕迹;她很小,3.12万平方公里,不足18万的人口;她很大,她是中国文化的圣地,也是东方艺术的巅峰,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藏。


西北采风小分队师生94人在敦煌莫高窟前的合影

走进敦煌石窟,当我顺着黑暗中的光看到这一幅幅穿越千年的描绘,反弹琵琶、飞天起舞、九色鹿、未生怨、胡旋舞…,唯有深深的震撼与感动。出发前老师们提前与敦煌艺术研究院进行了对接申请,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我们有幸参观了十几个经典洞窟和4个特级洞窟, 包括莫高窟220窟、45号窟、榆林窟3号窟、25号窟…精彩绝伦难以用语言形容。在这里,我欣赏到了   气定神闲的大佛、精巧玲珑的菩萨,刚毅霸气的天王……我流连、驻足,仰望那衣袂飘飘的婀娜飞天,凝视那大佛禅悟的微笑,聆听那千年洞窟里佛法的雷音……


莫高窟第45窟西壁龛内北侧盛唐

45窟的塑像,主尊坐佛面容圆润温和,身躯宽厚,仪态端庄。佛像两侧分别是阿难和伽叶:伽叶身材瘦削,面容苍老,衣着朴素,双唇微启有欲言又止之势态,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一位智慧老者的形象;小弟子阿难,面容祥和,双目微闭,给人一种生动闲适之感。两弟子身旁的菩萨像,身形柔美,神色安详;菩萨旁的天王,面容凌厉却又丝毫没有凶神恶煞之感。7座塑像,面容神色各异,每一尊都能体现出其个人身上的性格特点,可见工匠在它们身上赋予的深刻情感,能成就45窟这样的艺术品,我相信必然是宗教、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257窟的“鹿王本生”壁画,除人尽皆知的故事情节以外,它的艺术语言也十分生动, 它以长方形的构图,分段描绘故事情节,使情节十分严密而生动。绘画手法上用“凹凸法”渲染,巧妙地表现出物象的体积感。设色浓重强烈,多用土红、粉红、蓝、草绿等色。勾划形象的轮廓线遒劲挺拔,用笔简洁有力,手法自由纯熟。画中的山水,采用平涂的手法,装饰味十足。


榆林窟第3号窟 普贤变 西夏


同学们认真观摩榆林窟3号窟壁画

与257窟的艺术手法大相迳庭的便是榆林窟3窟了,初看3窟的两幅壁画,第一眼便是被其铺天盖地的尺幅震惊了。再看则立即被带入到那栩栩如生的经变画之中了……北文殊,南普贤。文殊跏趺坐于狮背上,普贤菩萨骑乘于象背上,行进在山峦云海之中。与敦煌其他壁画不同的是,《文殊变》、《普贤变》的画风显得格外清奇。大面积的山水:或用石绿点染其葱茏,或用墨笔勾勒其遒劲;以白描为主的人物:焦墨痕中略施微染,强调线条,弱化色彩,对比分明。有“天衣飞扬,满壁飞动”之感。比起宗教画,它们更像文人画。这两幅画可以说是西夏与中原交流的见证,从西夏的洞窟中能看到如此富有宋代绘画意韵的作品,让人惊讶不已。


位于河谷的榆林窟

余秋雨曾这样写道:“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所以有时候,我们壁画当中存在的历史真相,可能比史书还要直观。因为它就是一幅记录着历史的长卷。

令我深有感触的是,《又见敦煌》舞台上的对白:一千年有多长?不过一瞬间。俯下身,捧起敦煌的一抔黄沙,千百年来的故事尽在你的掌心。


沙漠宿营地拍摄夜景镜头

正如莫高窟257号窟的壁画,色彩浓烈质朴,它是美的;榆林窟3号窟的经变图,不施粉黛,淡妆素裹,它也是美的;也让我们明白了艺术的开放性与多元化。北魏的画匠在保留自身传统的同时,也吸纳了外来艺术的优点,才能成就“鹿王本生”的经典之作;唐朝的匠人吸收本朝代宗教情感、生活履历、艺术素养的同时,融汇了来自异邦的艺术风格,才能创造出如此惟妙惟肖的塑像……


夜晚同学们在酒店会议室认真听课


老师给同学们讲评敦煌字体海报设计草图


同学们的手札创作和字体设计草图

敦煌,春、夏、秋、冬,这座丝路古城都是静静立于黄沙之上,默默的看着在敦煌走走停停的每一位过客。为期十三天的城市亲历结束了,但敦煌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忘不了莫高窟内精彩绝伦的壁画;忘不了鸣沙山悠长深远的驼铃声;更忘不了的是这短短的十三天中的所学所感。

告别敦煌,我将对艺术、宗教、自然、历史与时空的重新理解,融入到“为敦煌设计”的字体海报之中,力求用新的设计方法传承、再造与创新。理解敦煌,理解传统,理解中国,创造新时代的设计。这次文化现场的考察,让我看到、触摸到敦煌,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把握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以来的文脉传承,不管时代如何变幻,传统文化的基因已经通过无声的艺术语言融入到我的血液中。


基础部同学们为敦煌设计的字体海报
(文中所用石窟壁画图片均来源于印刷品)

设计学院 周校宇 张昱婧 张嘉琪 钟汝杰 万晓鸥 丁晓飞 卢英英 /图 张昱婧 /文
杨涵琪 张昱婧 叶凡 王格非 李嘉琪 白杨子 刘谦 孙冠群 董乔予 李昱辰  /海报设计
宣传部 何逸凡/编
2019年5月9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双一流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old)
  • 数字校园平台(new)
  • 网络信息中心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造型学院
  • 实验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国际预科
  • 教务处
全部站点

版权所有 2007-2019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19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