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春季下乡#写生日记#在台湾学做立体书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19.5.4

下乡小分队:城市艺术学院文化城市绘本工作室三年级本科生
带队教师:冯烨 赵梦雅
下乡地点:台湾台北—台中—高雄


与郭先生的合影

郭献钟老先生,台湾首席立体书收藏家,收藏全世界各个年代的立体书已有三千多本了。光是听这数目足以让我们嗔目结舌,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先生这次的会课不仅为我们介绍书,更为我们讲与书的缘分,讲友情,讲做人,讲自己。


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在听郭老先生讲述

满满几小时的交流下来,种种话题,显得那么真诚又叫人热泪盈眶,得到这种收获再如何千里相会也是值得的。真真切切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老先生收藏的绝版立体书


生物立体书及偶然遇到购入的原画


郭老先生在台中家里的部分藏书


工作室老师和同学一起为郭老先生准备的礼物


前金公托儿童活动基地交流会

绘本绘本,自然是离不开其受众——儿童。每年一度的工作室下乡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给绘本同学接触孩子的机会,今年的台湾之行,我们去了高雄的前金公托所。这个儿童活动基地是由两位绘本作家林秀穗、画家廖健宏集资办立的,还有一位儿童戏剧团的创立者,三位老师都充满童心而且具有丰富立体书创作经验。


活动中亲子与绘本同学们的合影

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围绕“何谓坚持,何谓进取,何谓一个绘本创作者,往后十年该抱着怎样的心态去创作”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图像小说、绘本受众面、绘本故事创作技巧、平日灵感收集等,二位老师耐心而全面的解答我们的问题。


和两位老师交流沟通

Q:两位老师可以分享一下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绘本创作的过程吗?

A:当我们去参加信谊图画书奖的时候,就是《进城》这一本书,从我们知道这个奖项到申请的截止日(以邮戳为凭)大概两个月。当时我们完全还没有任何创作的想法,但是建宏老师就坚持还是想要参加,我就开始思考我们到底要创作出什么故事。其实关于开始创作先有文本还是先有图画,每一个创作者都有不同的方法。而就我们而言,我们是先有一个想法idea之后再去一步步顺着灵感想法延伸出来一个故事。我们之前一直有记录想法的习惯,有一本“灵感集”,当有需要的时候就翻出“灵感集”寻找适合的想法。

后来我提议,我们不是一直想要把属于我们华人的故事甚至文学名著写进绘本故事里面吗?所以结合这一点,渐渐延伸修改完成了这本《进城》。一开始我们的思维线索其实无法串联,这些经典的文学故事就像一个个古老的珍珠,我们开始想要选择的线索是由父子乘坐火车来做一个延续,但是事实上是没有办法与这个想法较好的契合的。这大概就是所谓创作的“撞墙期”。通常拥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之后,却没有办法继续走下去,这时候怎么办呢?这时候就是应该思考到底应该以什么方式来连贯想法了,而我们当时就正好想到“父子骑驴”这个典故,以同样古老的典故来连贯古老的文学创作,就非常的吻合。之后的创作就变的非常的顺利,送去评奖也有幸获奖。紧接着我们就继续将已经成书的《进城》送去丰子恺奖,慢慢的开始和大陆有所连接也认识了非常多的创作者和编辑。

Q:老师一般是怎样开始一个创作的呢?

A:因为我跟同学们都是一样创作的,画画的人,所以我想我知道同学们是怎样创作故事的。应该大部分都是图像思考吧。像我在创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先创作一个造型,然后再和秀穗老师商量慢慢形成一个故事。所以说,当大家在没有创作思路和故事的时候,可以先创作出一个造型。慢慢的画久之后,随着你的积累,就会渐渐出现和造型相契合的故事。

Q:老师们认为创作者和出版社还有编辑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A:任何一个作者的idea,对于出版社和编辑来说可能都是成本。所以作者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在和编辑和出版社在拔河。

Q:绘画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比较简单的事情,但是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就有些困难了。有的时候可能不仅是文字表达上,更多的是故事的逻辑性都会难道我们。感觉我们大多数时间都纠结在如何写出一个有趣的故事上,所以我想问一下老师如何提高我们创作故事的能力,或者说比较建议我们专注在绘画上,努力寻找一个契合自己的文字作者呢?

A:其实都可以。但是如果说要锻炼自己创作故事的能力,就可以当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境里有什么人物都训练自己去编一个故事,去形容描述自己身边的同学。另外一点就是想象力,想象力对于我们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尝试打开自己的五感,更加细致多方位的去观察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们形容一朵花,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视觉,但是用声音去描述呢?用音乐去描述呢?用气味去描述呢?渐渐我们锻炼出来就会有更多的方式去表达生活描述生活,表达自己的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创作故事。

我们创作故事最忌讳的就是为了编故事而编故事。现在有很多青年的作家其实自己创作的故事和读者听众隔了很多座山,也就是自己讲故事讲的很开心但是读者完全不能理解,因为这些东西不是从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中去挖掘的,而是造出来的。

Q:请问一下老师,会因为出版社的要求去调整自己的画风吗?

A:其实早期是会的。因为早期其实就是拿着自己的简历去公司,告诉甲方自己什么画风都可以创作。甚至是出版社问,这种风格你能画吗?所以在早期,创作者大多都是没有选择权的。所以说,我们为什么建议大学生去参加比赛,就是在逼自己去创作,用各种风格去创作,如果获奖了也是为自己多了一份说服力。

Q:两位老师大概创作一本绘本需要多久的时间呢?或者说平均每天会有多少的时间去沉浸在创作里面呢?

A:我觉得还是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吧。这个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优缺点。早上有灵感就早上创作,晚上有就晚上。如果说创作绘本的话,大概两个月是我的极限。像五味太郎先生的《牙医怕怕鳄鱼怕怕》这本书,他只用了7天;而像佐野洋子老师的《活了100万次的猫》也只花了15天。所以说创作时间这个事情是真的要适合自己的节奏。

Q:老师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呢?

A:其实,我还是很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去参加相关的比赛,因为像我们做创作的人最怕的就是倦怠和拖延。而参加比赛的话就相当于给自己期限去完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作品,无论这个作品是好还是不好,这样就是给自己一个完成作品的机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去激发自己的潜能。虽然说可能并不能做到第一、最好,但是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积累对对于后来创作的经验。所谓没有白走的路,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就算没有得奖,但是这些都是自己去积累的。就像我们,也有很多的书也是很早就完成但没有出版,因为我们觉得以当时的我们没有很好的去诠释想法,所以等到觉得自己成长到可以自由处理的时候再去处理。

城市设计学院 黄亦璠 张雪莹/文图
宣传部 何逸凡/编
2019年5月4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双一流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
  • 网络信息中心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造型学院
  • 实验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国际预科
全部站点

版权所有 2007-2019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19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