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喻红大型个展“娑婆之境”亮相龙美术馆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19.3.13

2019年3月9日至5月5日,12博官网油画系教授喻红大型个展“娑婆之境”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本次展览由杰罗姆·桑斯策划,对中国最受瞩目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喻红的作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展示。

“娑婆之境”不仅是一次回顾展,也可以被视作一次对艺术家广博且独特的艺术语言的内省式的观察。喻红艺术生涯早期开始发展至今的各个系列绘画作品广为人知,本次展览也继续追索她的创作脉络,包括她通过新途径对于新的场域的绘画表达。展览将艺术家的世界如一出四幕剧般展开,同时呈现多个平行宇宙的不同时期:“重生之时”、“贯穿喻红艺术生涯的‘肖像’系列”、“半百”、“目击成长”。

喻红的创作灵感大多根植于她的个人生活与日常周遭环境。她巧妙地构建出了一个融合不同的时间概念、记忆及她内心世界的情感状态变化相关的世界。她在探索的是在不断演变的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争论下随之而变的女性生活。

喻红1966年生于西安。从十四岁起,喻红开始在北京的中央美院附属高中学习油画,一直到1996年研究生毕业。最初喻红所接受的是源于欧洲现实主义的社会现实主义风格训练;但在此之后,她从自己与周边人的生活中获取了灵感,发展出了一套独特且个人化的油画视觉语言。她见证、参与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如85新潮(1985)和富有争议的“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 喻红这种想要直接描绘她所生活的社会现实的冲动,将她和一个名为“新生代”的新兴运动连结在了一起。这一群年轻的艺术家试图摆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风格,着眼于对日常的现实表达,并将身边的人作为绘画的对象。

喻红经常使用已有的图像来作为她实践的起点,通过照片和她自己的视角去创造构图,经过图像全新的组合整理来强调记忆本身的客观内涵。将较为宏观的历史视角与个人历史相结合,喻红深入研究了如何将已经存在的图像在新的构图中被使用和安排。她独特的想象力被不同的文化之间连续不断的对话与影响所滋养,并由此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存在。除了借鉴中国历史及唐朝佛教绘画之外,喻红也广泛借用西方绘画传统:从中世纪哥特基督教绘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湿壁画。同时,中国古诗无止境地去探寻宇宙、社会、人类和动物的本质,提供给了喻红得以不断地理解当代社会谜思的丰沃土壤。喻红对于中国诗歌及宗教传统的运用,是她对于调和如传统与现代、凡俗与神圣这样二元对立状态的尝试。喻红创作中实际的主题是“时间性”,以及“当下”如何封存过去并预示未来。通过对历史的挪用,喻红更深入地发掘了她最初对于创造新时间性的探索——一种由于信息、图片及社交网络的飞速传播而被弱化了的时间的概念——历史时间与生活现实也因此同步。

“娑婆之境”是喻红个人思考的一个重要表达。这个概念来源于佛教,意为“需要承担忍耐的世界”。 这个“世界”即为我们的世界,其中每个遭受痛苦的人都是自我欲望的囚徒。在传统印度宇宙观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生命的到来,是为了其前世所为而在今生忍受艰难困苦。“娑婆之境”既是人类以退为进的抵抗,也是人类渴求在逆境中超越伤痛的寄托。在此次展览中,喻红通过以摄影出发的绘画,追踪了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历史以及在这个全球化和飞速发展的世界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重新架构了她个人与社会历史的记忆。

三联画《天上人间》是本次展览的起始点。艺术家从描绘冰山开始,升起至一片多云的天空,画面中的男女形象被定格在各式莫名的动作,好似在搜寻着什么。喻红通过现实主义手笔和连接空间概念与日常生活场景的魔幻现实手法,强调了那些戏剧般地填满生活的不确定性。作品《新世纪》通过对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超当代的重新解读,传达了构建在同时存在于当代社会湍流中的现实和异幻场景之间的“重生之时”这一概念。喻红的作品在当下的数字世界中建立起一种平衡,长久地悬置于虚构与现实之间。

展览的第二章包含了十七幅肖像作品,其中十幅是特别为这个展览创作的。第二章节中的多数作品由一幅旧作与一幅新作配对,所描绘的对象则为艺术家熟悉的友人、亲人和中国文化圈的知名人士。通过使用家人和朋友作为肖像的模特,同时挪用从互联网中搜索来的面孔和体态,艺术家描绘了极具表现力的、和真人等大的人像,激发出与观者内心的连接。

第三章中的《半百》是一部虚拟现实作品,展示了一个女孩的出生和成长,以及一群孩子从儿时到成年的时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并非是喻红第一次尝试将绘画作品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将作品转换至另一维度,身体在这沉浸式的宇宙中成为重要的感知途径。笔触赋予这一数字以真实感,也成为物质材料与数字代码的交换媒介。

以自己和1994年出生的女儿的生活作为叙事的基础,同时触及到每一年国内外发生的时事焦点,《目击成长》系列是喻红对她生命持续不断的记录。通过她本人和女儿刘娃每年的照片创作的自传式绘画、与从正式新闻媒体渠道(如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摘取的新闻图片的组合,艺术家描绘了主流叙事和个人命运的内在偶发性关联。对喻红来说,《目击成长》的创作是突出生命意义的方法,充满有关生命、诞生和人类状况的寓言。


“喻红:娑婆之境”展览现场,摄影:苏杭,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年
观众参加“喻红:娑婆之境”开幕讲座,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年
观众参观“喻红:娑婆之境”展览,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年
观众参观“喻红:娑婆之境”展览,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年
喻红 《天上人间》 布面丙烯 750x300cm 2018
喻红 《青春可以迷茫》 布面丙烯 225x270cm 2018
喻红 《半百》 No.16 布面丙烯 100x90cm 2018
喻红《新世纪》 布面丙烯 250x900cm 2017
喻红 《愚公还在移山》 布面丙烯 500x900cm 2017

喻红,《中国民航》2007年第7期 噪声下的交易者,2007年喻红41岁为作家赵波翻腿部石膏像,2007年刘娃13岁在青海刘小东画“青藏铁路”的戈壁滩探班,布面丙烯,报纸:100 x 70.86 cm;绘画:100 x 100 cm;绘画:100 x 100 cm,2008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9年3月13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双一流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
  • 网络信息中心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造型学院
  • 实验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国际预科
全部站点

版权所有 2007-2019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19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