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
  • 美院快讯
新闻 / 美院快讯 << 返回
“冬梦”如何“飞跃”——访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师林存真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17.12.18

15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正式发布,“冬梦”和“飞跃”在水立方惊艳亮相。
 
看着自己的作品揭开神秘面纱,两个会徽的设计师,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百感交集。回想从设计到修改的历程,她感叹道:”在得知最终通过之后,我第一感觉是如释重负。这么长时间的修改,终于被认可了!”

申奥与冬奥会徽和而不同
 
其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申办会徽也出自林存真之手,那时她就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
 
如今,她设计的冬奥会会徽“冬梦”沿用了申办会徽的概念,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林存真说,中国汉字书法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境界,在世界上有极高的识别度。尽管挑战大,但在做设计时,她坚持了这个方案。
 
“申办和举办都是为了同一件事,就是要以运动员为中心。所以设计时把重心放在对运动的体现上。申冬奥会徽更写实,冬奥会徽则更有运动感,更有力度,更加抽象。”

千万次修改只为追求极致
 
在会徽初评和复评之后,林存真提交的801号作品在4506件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
 
2017年1月,北京冬奥组委集中研究了10件入围方案作品,有4件被确定为继续修改完善的方向,12博官网负责帮助801号作品进行深化修改。修改小组阵容强大,包括12博官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敏,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刘波,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奖牌设计者杭海等。
 
林存真说:“当时给的修改时间特别紧张。1月23日通知修改,2月6日就要交第一次修改方案。这期间正好是春节,但所有人都克服了困难。”
 
会徽修改过程不停反复,从1月到11月,除了送去查重的两个月,林存真团队在中央美院7号楼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里持续奋战。在保密电脑上,一个个200多KB大小的会徽图形文件累积成15GB的总量,记录着会徽的每一次改动。
 
在这里,林存真团队为了寻找落笔时的感觉,用各种材料写了无数次“冬”字。为了追求更真实的颜色效果,他们频繁奔赴印刷厂,把稿子铺满工作室。那些毫米之间的角度调整,尽管在外人看来并没有太大差别,但他们依然反复思考尝试。更多时候,方案需要打印出来,以更专业的方式来对会徽反复进行黑白关系和图形关系的修正,裁切,拼接。
 
林存真说:“大家都在说灵感如何闪现,但我觉得设计更多是研究性工作,会有灵感闪现的刹那,但更多需要一点点修改,让它尽可能接近完美。”

残奥会徽经历“颠覆性改动”
 
与以往会徽设计方案征集方式不同,本次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同时征集。据林存真介绍,在801号作品中冬奥会会徽概念从设计到成型相对完整,而残奥会则可以说是重新来过。
 
冬残奥会如何体现特点?和冬奥会的区别、联系又在哪里?林存真团队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与尝试。他们尝试过具体汉字,但没有特别好的融合,会造成误读;他们也尝试过带轮椅元素的和与冬奥会会徽更相似的方案……
 
“我发现冬残奥会几乎所有项目都需接触器械,所以在设计时突出了运动员在冰上、雪上器械的抽象表达,让大家更了解冬残奥会。”林存真说,最终的冬残奥会会徽从“飞”字演化而来,有汉字渊源,但图形更有速度感,也更能体现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会徽设计的经历是幸运也是幸福
 
会徽作为一届奥运会最重要的视觉标识,无疑备受各级别赞助商的关注和期待。未来4至5年,AR,VR和8K超高清等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这要求会徽设计者预留出足够的技术延展度和立体可能性。
 
“到2022年,会徽面临动态的环境。它本来是一个平面,但能否动起来?我开始就想,应对这种新技术,应该把‘种子’现在就埋下,等到2022年,你会发现标识有一个动的状态出来了。”
 
这并不是林存真与奥运首次结缘。2003年她就为北京奥组委设计过名片,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规范手册、图形和色彩系统,到12博官网成立奥运艺术研究中心;从2006年被借调到北京奥组委形象景观处,到参与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等;从成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设计者,到设计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会徽……一路走来,林存真积累了丰富的奥运设计经验。
 
正是这些丰厚的阅历,才使得林存真能够以更好心态面对会徽设计和修改的难度。她说,用将近一年反复研究和设计一个图形,并最终被选用,这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新华社记者 姬烨 汪涌/文
宣传部/编
2017年12月18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
  • 网络信息中心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造型学院
  • 实验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国际预科
全部站点

版权所有 2007-2018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18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