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
  • 美院快讯
新闻 / 美院快讯 << 返回
春季下乡#采访札记# “捕风捉影”:赧水河畔的实验艺术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17.5.2

下乡小分队:实验艺术学院二年级“捕风捉影”团队
下乡地点:湖南省隆回县
带队教师:张愉 陈明强

这是一个“好玩”的下乡小分队,在提交给学校年度“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课程授课计划表上,实验艺术学院二年级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工作室名字——“捕风捉影”,从一开始就让此次关于民间艺术的田野考察充满着故事感。

这也是一个好“玩”的下乡小分队,和师生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滩头镇手工抄纸技艺传承所,于南国竹林放眼望去,山间两个学生扛着刚刚砍倒的楠竹,正沿着溪流缓缓走下,准备制造“竹水枪”,散落在不同作坊里的学生们,在李志军师傅和他的助手指导下正在体验抄纸、溜纸、启纸等“土纸”制造工序,每个人都专心致志地“玩”着自己的小项目。

“这次下乡真是太有意思了。”和学生们相处的几天里,大家对“捕风捉影”行动一致认为。

“接上点地气,玩出点人气,培养点匠气。”带队老师、实验艺术学院张愉这么总结。


在滩头镇手工抄纸技艺传承所考察学习手工造纸

研究生胡一:让艺术回到家乡

实验艺术学院二年级师生们此次开展艺术实践的地方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位于雪峰山脉西南端、赧水河畔。在隆回县的几天时间里,师生们已经亲身体会到,当地经济实力并不殷实。但令大家感动的是,隆回县持续努力挖掘、抢救和繁荣了大量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滩头年画、花瑶挑花、呜哇山歌、滩头手工抄纸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隆回成为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两个县之一。

从陌生的地名到深入的体验,让传统非遗和实验艺术产生交集,推动师生们开启“捕风捉影”之旅,得益于这次下乡小分队中一名“编外”成员,实验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同时又是土生土长的隆回青年——胡一。

因为较早外出学习,很长时间里,胡一对家乡的印象都停留在“没有什么景区”上,直到在实验艺术学院学习,受到张国龙老师开设的“社会性艺术”的课程启发,胡一发现用艺术的眼光再去打量家乡,一座小小的县城居然坐拥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胡一向王郁洋老师介绍了隆回的文化,很快得到他的鼓励和支持。

为了安排好12博官网师生首次走入隆回,胡一在家里人的帮助下,以让师生们更好地体验到非遗为线索,潜下心来努力打捞整合相关的人物和故事,帮助师生们联系到多名民间艺人,帮助解决在镇政府招待所住宿、食堂就餐,更以自己的乡音,成为和民间艺人们沟通的亲切纽带。

“隆回的当下和历史在我们的努力中‘活’起来,很开心能让自己的家乡变得更有文化意味”。今年已经顺利考上实验艺术学院研究生的胡一将继续深造,也将持续关注着故乡。


在滩头镇手工抄纸技艺传承所考察学习手工造纸

教师陈明强:把课堂搬进作坊

下乡小分队在隆回县滩头镇的考察先从忠良美老作坊与隆回县职业中专共建的滩头年画传承基地开始,由忠良美第五代传承人陆显中老师讲解滩头年画所用矿物质。然后进入到手工造纸环节,学生们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志军师傅的指导下,在他的纸厂作坊里全部参观并亲手体验到了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记载的,从“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舂臼、荡料、入簾、覆簾、压纸、透火、焙干”各个环节。后来师生们又来到刘国利师傅的版画制作坊,从刻板、刷粉、印刷、“开脸”等各个工序开始操作,转向滩头年画的研究体验。

“民间艺术之美,在于劳作之专注,在于劳作之智慧。”带队教师陈明强介绍说,滩头年画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湖南唯一传统木板手工印年画,鲁迅先生曾在《朝花夕拾》中专门描述了滩头年画作品《老鼠娶亲》,这张画还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几天我们的主题就是要安排学生去动手体验包括滩头手工抄纸、滩头年画在内的隆回纸文化每一个环节和工序,让大家自己触摸到手工劳作与民间艺术之间的纽带。”

实验艺术学院很多师生们都曾听老院长吕胜中先生讲过,中国人对字纸古来有敬惜的传统,写过字的纸张不能被随意丢弃,会被收集整齐之后再处理。大家在隆回考察期间,意外发现了村里专门的惜字炉(字纸炉),又一次印证了吕老师的观点。

“我们也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们听,让大家看看当地的惜字炉。”陈明强说,传统来源于生活、艺术更来源于生活。把艺术创作、艺术体验搬到了作坊里,就是让大家体验从造纸到刻板这些手艺,以此类推到自己将来的艺术探索中,每一笔、每一刀,每一份材料、每一个动作都是艰辛的,要想不浪费,就必须静下心去。只有静下去才能真正发现和做好属于自己的艺术。


滩头年画传承基地考察学习


在滩头镇刘国利师傅版画制作坊学习


考察当地的惜字炉(字纸炉)

学生班长刘行:我自由 我扎实

“我们是实验艺术学院单独考试招上来的第一届本科生,从考前班的时候就已经有针对性的学习了解实验艺术教学,这是我一开始就选择好的。”接受采访的学生是班长刘行,就是他从山上砍了竹子下来,削砍制作成水枪,玩得不亦乐乎。通过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了解了竹制材料的特性。

“下乡不用背着画框,干什么也就没有条条框框。”刘行很喜欢这次“捕风捉影”的行程,不同于去年大家去敦煌时“仰视的临摹”,这次老师们对大家没有什么限制,鼓励学生由着自己的爱好去动手参与,这种自由的体验换来的是扎实的投入,让自己更加坚定了对于实验艺术的探索。


刘行自己制作“竹水枪”


在滩头镇刘国利师傅版画制作坊学习

教师张愉:老师带着去找老师傅

“文明社会把艺术集中到了博物馆、画廊,而博物馆之外更多的地方,不应该成为艺术的荒芜之地或文化沙漠。”谈起来这次艺术考察的初衷,张愉老师特别希望让学生们真正走出校园,与民间艺术互动起来,让“学问”顺着地气自由生长。

“考察期间,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技艺,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为自己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学生们有的选择了滩头手工抄纸、滩头年画,也有学生专门择取造纸中的一个环节,如抄纸用竹帘子的制作进行研究,还有的学生从整体着眼,研究滩头传统纸文化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未来几天大家还要去花瑶考察,还有些学生将更感兴趣于花瑶文化,或者是通过参加美术教育志愿者活动开展乡村文化建设项目——这次考察给了学生们很多种选择。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带着学生深入到民间,体验“活态”的传统文化,在滩头镇的时间里,张愉老师有计划的带着我和学生们走进了散落在村寨间不同手工艺师傅们的家里。这其中,有专程从郴州坐公交车赶到长沙,为师生们做讲座,深入介绍隆回地域文化的七十岁的刘启后老人;有十四岁学徒,现在已经九十二岁高龄,仍旧眼不花耳不聋为抄纸制作竹帘子的陈银生老人;有曾经因为经济拮据在外地服装厂打工,现在重新回到滩头镇传承制作年画的,国家级项目传承者钟海仙师傅的传人尹冬香女艺人;还有热情好客、潜心钻研抄纸制作工艺的罗棋师傅。在老师傅面前,艺术信徒们虔诚地观察记录、虚心请教。

“传统民间文化不是浮在文化主流层面的部分,它埋藏较深,有待发掘的东西也很多。”所以,张愉老师更希望授之以渔,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到老师傅们和他们的故事。

一方面要让学生真实的看懂民间艺术,深入到民间艺术的传承者们中,只有把视线投向他们,才能侧耳细听“母亲艺术”的不断告诫。张愉老师谈了很多,比如滩头纸文化,在工业化、市场化和流行文化冲击下,手工造纸失去了价格优势,传统年画失去了审美市场,非遗项目面临着困难,学生们也需要改变传统的观看方式。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家的青年学生,要在地气中汲取更多学问的营养,主动贴近社会,主动为民间艺术、为公众创作,不要太早打上“职业艺术家”的标签,变成越来越多的“艺术失业者”中一员,应当让自己的学问和创作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保持艺术的“活态”,才能更好地发展。

宣传部 徐新立/文图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7年5月2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
  • 网络信息中心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造型学院
  • 实验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国际预科
全部站点

版权所有 2007-2018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18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