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
  • 美院快讯
新闻 / 美院快讯 << 返回
春季下乡#写生日记#君到姑苏见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17.4.16




下乡小分队: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三组
下乡地点:江苏苏州
带队教师:马淑红、顾恩毅、安乐、董磊、骆海铭

君到姑苏见

作者:学生 肖婵

第一日

湿气弥散在空气中,水汽聚成雾霭将苏州城笼罩在云雾间。阴郁的天色却不显得深沉,反而使古朴的韵味愈发浓烈。

迎接我们一行人的,是朦胧又神秘的,苏州的烟雨。

淅沥小雨中,我们的第一站,则是定园。

苏州园林,享誉世界。早在书籍影视中感受过园林的美,但究竟美到什么程度,只有亲身领略过,才能明白。

恰好四月的雨叫醒了春季的花,花雨相伴,叶风相拥,与亭亭而立的园林建筑交相辉映,正是观赏园林的好时节。入园后,随小径向前,第一眼望到的便是塔影湖。小桥,游船,长廊,亭台,楼阁......原来,这就是水乡。美院众人一路深入,不时驻足拍照,三五成群,欢声笑语,确实有一番收获。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来到了第二站,七里山塘。

属于中国历史的文化名街,给了我们别样的感受。文化与时代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青砖白墙的建筑绕水而建,民居商铺交织其中。既有品茶的小馆,欣赏苏州弹唱,又有饮酒的小店,感受当代音乐;既有芡实糕云片糕青团等传统苏式小吃,又有现在流行的小食饮品;既有老一辈拿手的老手艺,又有青年人创新的品牌......由此可见,商业和文化的融合,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大助力。

记忆最深的,是喧闹的街边一间不起眼的小店。透过落地玻璃,可以看见挂满墙的书法与国画。一位老人俯身于案前,手握小笔,专注地画着一张张精美的小书签。那书签上的画作,每一笔都蕴藏着几十年的功底。那些精美的书签,被不时进来游人买去,价格并不高,甚至很便宜。他的妻子则在一旁,带着笑意看他作画。这样的场面,好温馨。

闹市中的宁静,古街里的底蕴。都彰显在此。

苏州之旅的第一天,我们在游览中,感受传统情怀。

第二日

传统文化需要的是传承,更需要的是创新。于是,在昨日美院众人感受过传统文化后,今日我们一起来到苏州美院,学习与交流传统文化与非遗传承的经验。

今日,我们参观了苏州美院的美术馆。在参观完贵州苗族文化研究的展厅,以及苏州美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后,一行人又浩浩荡荡走向了大的校园。途中观赏了校内景致,来到了苏州美院老师安排的文化交流会。老师指出文化与传承,文化与创新的关系,点出如今苏州乃至国家发展艺术事业的重点,谈论对于非遗事业非遗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适当说明了国际非遗文化事业发展的趋势,使同学获益良多。

交流会结束后,美院众人在苏州美院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工艺美术的工作室。其中有陶瓷,首饰,玻璃,纤维等艺术设计,也有最具特色的专业——苏绣。各类的作品说明,艺术的表现形式绝不仅限于画纸,只要敢于尝试发现适合事物,就能用不同形式来表现美的感受。

半日的苏州美院之行,相信是大家心中一个重要的回忆。

第三日

我们坐在摇曳的小船上,随水波晃动着,起伏着,晃晃悠悠地沿着水道,穿过一座又一座古老的拱桥。

前方铺陈的是静而微澜的水,身后划开的是漾而波动的纹。

这时才最能感受到,什么才是水乡。

是的,今日我们的目的地,就是苏州的水乡——同里与周庄。

事实上,最初进入水乡的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寻觅着什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关于鱼米之乡的苏州的故事,小船与人家,总是不变的美好的话题。一定要例行公事般拍几张像模像样的照片,才不枉来了一趟苏州。

但是,这样的想法,从众人踏入同里开始,就慢慢被颠覆了。人们总在追寻的诗与远方,而水乡拥有这种抓住人心的魅力。

行程开始,美院众人于早晨踏在了同里老街的石板路上。起初好像与苏州其他的地方没什么不同。黛色的瓦与青苔,白色的墙与斑驳痕迹,夹杂着杨柳与繁花,是司空见惯的苏州美景。但随着小河道向前走去,不知不觉间两岸的房屋越发紧密,一切渐渐从安静变成了热闹与繁华。河道上起初是零星一两艘小船,后来是小舟整齐划一地拴成几行。有细长狭窄的小道,也有宽阔的大道,林林总总的是商铺与酒家,好不热闹。

各种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还没走过小船上岸处的那座古桥,就能听见左面传来抑扬顿挫的戏曲唱腔,吸引着人赶过去一看,原来是大广场上的戏台子,正演着古时嫁娶的场景,台上表演热闹一片,台下观众也热闹一片。就算素来不了解苏州戏曲的人,也会驻足围观,升起对艺术和文化的欣赏之情。

这样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不由使人想到多少年以前,无论富庶与否,几代同堂,这里就生活着世世代代的人。他们彼此熟悉,互为邻里,东家话短西家长,互相帮衬着过着平淡幸福的小日子。一方水土里养育着彼此连结的人。

水乡,为什么是乡?因为这是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最津津乐道的乐土。

说到这,又不由提到戏台一旁的退思园。踏入大门,经过前厅,可以看见豪华气派的木质家具上有着细致的雕花工艺,名人字画彰显家训。往里深入,穿过房屋与回廊,就一眼能瞧见养着一池锦鲤的池塘。绕着池塘则是各类景致,错落的假山,盛放的花丛,石雕的旱船,还有亭台阁楼与小木桥。这是富庶大户人家才能住上的房子,步移景异,每一处所表现的景致都不同。独特的布局,以一片池塘为中心,创造出的是苏州园林建筑的经典。

关于建筑的经典遗迹还有很多,如嘉荫堂,珍珠塔等,又如后来周庄的沈家大宅,这不禁让人期待美院众人的记录与创作作品,会是怎么的丰富多彩。

苏式园林是水乡里的特色,民居商铺交织也是水乡的特色。而水乡最大的特色,全在那个水字。

是的,一想到家家户户绕水而居,都有小船,都会游水。试想,某家的小船经过另一家升起的炊烟,坐拥万家灯火,是一件多有趣多幸福的事。所以我们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当地人的小船,感受着完全不同的视角。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关于轻舟摇曳的画面。

行驶间,撑船人唱起当地的民歌,悠哉悠哉地前进。会向岸边洗衣的奶奶微笑,会向靠在窗边抽烟的爷爷嬉笑,会经过某家饭馆叫嚷着留一份晚餐,会向擦身而过的另一艘船吹个口哨。他还一路向我们介绍,哪家桂花酒最香,哪家饭菜最好。

什么是诗意的生活?这就是吧!如果可以,真想一直在这小舟上,晃晃悠悠直到时间的终极。

没有烦扰,宁静又幸福的生活,真好啊。

城市设计学院 肖婵/文图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7年4月16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
  • 网络信息中心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造型学院
  • 实验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国际预科
全部站点

版权所有 2007-2018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18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