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入口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 EN
搜索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招生导览
  • 创作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院快讯
通知公告
数字院报
专题
视频网
  • 新闻
  • 美院快讯
新闻 / 美院快讯 << 返回
武艺个展“溯源·二十四孝图”学术研讨会举办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16.9.6

武艺最新个展“溯源·二十四孝图”于2016年6月18日至8月18日亮相位于望京SOHO的MEBOSAPCE美博空间。为更深入全面地认识武艺的艺术,也为此次展览划下圆满句号,9月1日下午“溯源·二十四孝图”展览学术研讨会举行。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美术史家杭春晓、艺术家徐累、《美术文献》执行主编付晓东、美博空间执行董事徐娟等学者嘉宾共聚MEBOSAPCE,围绕《二十四孝图》的画里画外,针对多个艺术命题展开讨论。研讨会由策展人唐泽慧主持。

武艺2016年创作的《二十四孝图》系列,包含了“孝感动天”、“戏彩娱亲”、“为母埋儿”、“鹿乳奉亲”等二十四个不同年代的孝行故事。其底稿参考了民国画家陈少梅的工笔创作,艺术家以油画方式对原稿进行了再创造,在基本保留人物设置、画面构图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简化,将人物从原来的语境中抽离出来,放置在一个抽象的背景之中。

主持人唐泽慧从文本和图像层面介绍了展出的《二十四孝图》。她提到武艺此次选取的题材有部分情节存在“争议”,例如“为母埋儿”在今天看来有些愚忠愚孝,“二十四孝”中不乏这样些许残忍的故事。同时,孝文化与政治权力结构又相互联系,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孝道,它在当代中国又可能会发挥怎样的伦理和社会制度构建作用。武艺选择这一题材再创作,其背后的理念或原因令人颇感兴趣。

与会嘉宾围绕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展开了热烈探讨。武艺表示,关于孝的题材十几年前就很感兴趣,如今选择这一题材进行创作是因为自己为人父母后,在琐碎生活中关于孝有了点点滴滴的体会,当自身再面对这一命题,许多争议都消失了。创作时并不关注那些存在争议的情节是否与当今世俗相背离,因为古人的叙述中也存在实与虚,非常中庸,那些看似不近人情的故事未必真实。在当今现实寻找和古人生活相通之处很难,但通过绘画却可以借古喻今、与古相通。徐娟则认为武艺的《二十四孝图》剥离了情节的“残忍”和沉重,给人以轻松,清丽和愉悦之感。

杭春晓在讨论所谓“争议题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追问:也许这一类故事在当时并不与人们的价值观念相冲突,“争议”是因为当今社会无法接受,这一现象本身体现了当前社会的价值评判系统,这一评判标准又是从何而来,这值得思考。徐累认为,艺术家创作时不会去过度关注理念。在武艺的画面里没有明显的立场倾向,具有很大开放性和探讨性,这是其艺术创作的魅力之一。吴洪亮说,当今“二十四孝”这一题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种传统文化资源的重新表述本身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带有时代的特性。武艺也是通过对历史资源的重新利用,在表述新的东西。此外,此次展厅的背景色较深,而武艺此系列作品色彩比较清淡,陈列其中却毫无漂浮感,说明其作品淡却极具份量。

关于武艺作品中的叙事描绘,徐累指出,文论是中国绘画的纲领,武艺的作品也有着他的文本线索。其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日记式映照现实,同时也有油画和水墨之间的相互“反射”,不止于此,大量的留白更折射出一种“空”境。杭春晓认为中国人的叙事态度与西方完全不同,始终是一种模糊状态,这也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体验方式,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

在付晓东看来,像“二十四孝图”这种描绘个人生命体验的叙事绘画,同样也是一种社会学图像,展现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家庭结构的儒家伦理文化系统。武艺对传统水墨的再创造,实际上也引起了观者对水墨、新水墨、油画等媒介材料的重新思考。武艺表示,在观看像敦煌艺术这些古代作品时,会发现叙事性大于绘画性本身。现在对绘画本身的重视与西方艺术评判标准不无关系。自己对媒介没有硬性区分,这么多年的绘画经验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用水墨画想象的图景,油画画写生景象,一个用脑子观想,一个用眼睛观察。

艺术家、艺术史家、批评家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不同系统的目光相互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使我们对武艺的艺术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9月1日下午,武艺“溯源·二十四孝图”展览学术研讨会在美博空间举行


武艺“溯源·二十四孝图”展览学术研讨会嘉宾合影

学生 孙峥/文
美博空间/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6年9月6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花家地南街8号


电话:+86-10-64771114

传真:+86-10-6477-1011

快速链接

  • 信息公开
  • 校长信箱
  • 邮件系统
  • 数字校园平台
  • 网络信息中心

教学院系

  • 研究生院
  • 中国画学院
  • 造型学院
  • 实验艺术学院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院
  • 建筑学院
  • 城市设计学院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CAFA资源

  • 教师工作室
  • 研创成果
  • CAFA视频网
  • CAFA课程
  • 数字院报

推荐站点

  • 美术馆
  • 图书馆
  • 艺讯网
  • 基金会
  •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 国际预科
全部站点

版权所有 2007-2018 12博官网 Copyright © 2007-2018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