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批判——艺术语言的批判性”展览于2014年10月18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展览由12博官网教师刘礼宾策划。
展出作品来自22位中国当代具有“艺术语言”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艺术家,其中包括12博官网教师刘小东、卢征远、邱志杰、隋建国、谭平、王璜生、王华祥、徐冰、于凡、展望(按拼音先后顺序排列)等。与此同时,展览还涉及美术史梳理、文献呈现、艺术家语言探索自述,共同构成展览主体。展览试图以这种方式,重新向后发掘“艺术语言”的发展线索,呈现当下成熟的艺术语言,在一个“艺术本体”被严重忽略,“庸俗社会文化论”无孔不入的时代,引发艺术何为的思考及讨论。
当代艺术的新方向一直是艺术界关注的焦点。刘礼宾介绍说,在三十多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题材批判”、“前卫批判”发挥了其作用,但“艺术语言的批判性”在文本梳理、展览展示中一直被忽视。在“事件”优先,“戾场”至上的当代艺术氛围中,前两种批判中的潜在的“艺术语言”线索也被遮蔽。这正是举办此展的出发点。此次参展的22位艺术家,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当前的中坚力量,都已经具有自己相对成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其作品本身能够对提出的“主体构建”及“艺术语言”的问题作出不同角度的回应。
开幕式当天进行了题为“第三种批评——艺术语言的批判性”的圆桌论坛。与会嘉宾分别围绕“语言哲学与文学语言”、“ 艺术本体与当代艺术史”、“ 图像的视觉生成与解析”、“ 艺术语言的在场与艺术家的主体建构”四个议题发表了观点,并展开热烈讨论。艺术问题、艺术语言问题从来都无法独立于时代及主体问题,此次论坛集合了各个领域的重要学者及艺术家展开对话,延伸了艺术讨论范围,试图在明晰已有线索的同时,探索这个时代及个人的发展方向。
据悉,“第三种批评——艺术语言的批判性”展览将持续至11月4日。
宣传部 宋曼青/整理
宣传部/编
2014年10月29日